儿童助听器选配过程中的考虑事项
选配和调试
听力学为小儿选配助听器时要考虑其听力损失程度、性质和听力图的形状,还要考虑家庭的经济能力和父母的意见。一旦这些因素定下来,听力学家便可进行助听器的选配。
为了保证孩子获得佳的言语理解度,听力学要保证助听器的增益、频响和大输出调试到适当的位置。儿童助听器选配过程中的考虑事项对于婴幼儿来说,这些调试不能单单基于行为反应或客观测听,使用验配目标值验证其可靠性。
在选择放大公式时,听力学应充分照顾到小儿学语言的特点,选择频谱范围较宽的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助听器是非线性的WDRC线路,公式要能针对不同输入声水平算出不同的增益,以保证佳的言语可懂度。
满足此要求的公式有理想感觉级(DSL v5.0)和澳大利亚声学试验室公式(NAL-NL1/2)。
在选择好适合的计算方法后,听力学家应该按照聋儿的听阈和耳道体积建立助听器的增益、输出以及频响的适值。
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真耳测试是小儿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验证助听器
验配之后,要验证一下助听器是否调到适合孩子的位置。
由于成人和小儿的耳部在生理结构上存在差异,故所需的声音也是不同的,且目前并没有就适合小儿的助听器的各项数值达成共识。
现有若干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探管麦克风测试法、耦合腔测试法及声场评估法。
其中探管麦克风测试法是应用于小儿耳部的为直接的一种测量助听器各项参数的方法,我们可以用X公式的目标值进行验证。
而且,验证的范围包括全频谱信息。这个方法正好将小儿的耳道大小和共振频率的特异性考虑在内。
特别地,它不需小儿的主动配合,降低了反应的不可靠性,这点要显著优于声场评估法。只需要将助听器连同探管一同置入耳道内,就可以迅速测试完助听器的参数。
此外,使用各年龄段的真耳耦合器差值(RECD)也可以代替小儿个体的测量值,前提是生理年龄和实际年龄一致。
以上的两种方法虽然客观,但尚不能直接反映出小儿从助听器获得听觉和言语理解力的情况。
声场测试法通过聋儿对X声的主观反应来获得其助听听阈。很明显,它依赖于小儿的行为反应,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就不能提供可靠的行为反应。而且,缺少因声场环境改变引起的误差分析。除此之外,小儿长时间测试会导致听疲劳,尤其是重度、极重度听损和单侧聋更易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另外,声场测试要关闭助听器的自适应功能,比如噪声抑制、指向性麦克风等,否则测试阈值会偏高。
咨询和助听器引导
要获得助听器佳的使用效果,离不开验配师的正确调试、保养和小儿的坚持佩戴。所以,为确保助听器的正确使用,家人要不断地主动咨询,验配师也要发挥好导向作用。引导的对象包括患儿及其家庭成员,还有患儿的老师。同时,听力学家和相关人员也要协助验配师搞X。引导信息经过反复推敲后,即以文件或录像的形式送到家里。引导工作做得好,患儿和家属按规执行,就可省去很多不的过程。儿童助听器选配过程中的考虑事项助听效果的验证
助听效果的验证要经过反复调试和幼儿的佩戴之后才可进行。助听表现是判定好坏的标准。验证包括干预程序、父母反馈、主客观测试(助听听阈测试)和功能评估。
助听后言语测试虽然很受小儿的局限,但诸如早期言语感知测试(ESP)、小儿言语理解力测试(PSI)等都可以应用于学龄前儿童。另外,还有针对父母的一些调查问卷,如功能性听觉表现指示物(FAPI)与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
随访
为小儿选配助听器就意味着后续的支持,包括测听、放大性能评估、问题解答和调试。2岁以内的小儿至少每3个月就要进行一次随访,2~5岁的小儿至少每隔3~6个月也要进行一次随访。对幼儿的康复训练要得到多方的支持与重视:家长、听力学家、语训老师、言语-语言病理学家等,这至关孩子一生的幸福。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